谁来当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?
发布日期:2015-07-22浏览:1086
核心提示:选中国人做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弊端在于,这会给亚投行带上浓厚的中国标签,最终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利益。
亚投行一下子吸引到这么多成员国,美国想拦都拦不住,确实出乎国人的意料。我们能够看到的各种评论都在讲,中国这次出了一口气,东风终于压倒了西风。
且慢,亚投行连正式成立都还没有,更谈不上已经成功了。尽管开局很好,但很可能后面遇到的问题会更多。怎么融资,如何贷款,怎么评级,如何控制风险?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还算相对容易,最难做到的是“正心诚意”。
为什么这样讲呢?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,亚投行是个什么性质。
我们看到的国际媒体评论大多在说,亚投行是中国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的一招。中国正在崛起,力量逐渐壮大,其它国家自然要追随中国。
且慢,美国确实有霸道蛮横的一面,但一个小小的亚投行,就能撼动美国的经济霸权吗?
亚投行可能是迄今为止,中国发起倡导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。中国曾经欢呼雀跃的时刻,是1971年获得联合国席位,以及2001年加入WTO。这些成绩都很值得庆贺,但其性质不过是中国成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。
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、最大的贸易国,但在国际组织的建设方面有何建树呢?在北京的望京地区,距离我读研究生很近的地方,有一个国际竹藤大厦,这是国际竹藤组织的办公室。在很长时间,国际竹藤组织是中国参与建设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!
亚投行对中国对重要意义不容低估。怎么把它建成一个成功的国际经济组织,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挑战。我们必须要记住,这是一个国际经济组织,并非中国自己的金融机构。亚投行并非是中国的亚投行,而是世界的亚投行。
怎么才能把亚投行建好,重要的不是举国热情,而是专业精神。坊间盛传亚投行的掌门人将是金立群,我也相信金立群先生是最佳人选,但他能不能担任亚投行首任行长,不是我们能够任命的,而是要靠成员国开会投票决定。
假设金立群先生顺利地当选亚投行行长,加之亚投行的总部据说就在北京的金融街,那么,首席经济学家的最佳人选就不应该是一位中国人,而应该是一位有国际声望的专家。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可供挑选的人选,中国有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。比如,林毅夫先生连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都能做得,中国人做亚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,有何做不得的?
选中国人做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弊端在于,这会给亚投行带上浓厚的中国标签,最终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利益。很多评论者说,那些积极参与亚投行的成员国都是看中中国鼓鼓的钱袋了。这样说有些刻薄,但也不能不防着坏账的出现。亚投行毕竟不是个慈善机构,而是个金融机构,它的投资中自然有不少是中国的钱,我们难道不担心这些钱最后打了水漂吗?
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谢林曾经说过,为了增加信誉度,需要主动地放弃部分自主权,这被他称为“绑住自己的手获得自由”。中美当年在进行最惠国谈判的时候,之所以谈得那么艰难,部分原因就在于双方不同的谈判机制。
美国总统可以跟中国的总书记和总理说,我非常愿意跟中国合作,但我背后国会那帮家伙不干啊。美国看似更被动,在谈判中却得到了更多的实惠。如果亚投行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经济组织,对中国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,保护自己的利益,会更加有用。自己不用出面,自会有一套规矩约束大家,有一帮兄弟互相监督。“为无为”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智慧。
如果这些良苦用心能够为政策决策者体察,那么,不妨说说我心目中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人选。
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是保罗-罗默(Paul Romer)。罗默教授现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(Stern School of Business)执教。我推荐罗默教授的理由是:第一,他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,属于那些迟早要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。
他对经济增长问题情有独钟,而亚投行的使命就是要把国际经济讨论的中心问题拉回到经济增长。G20峰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信誓旦旦地讲,要实现强劲、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,但到了最后各行其是,甚至互相指责,全忘记了聚到一起到底是要干什么的。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可以验证,经济增长并非万能的,但没有经济增长是万万不能的。
第二,罗默教授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有独到的研究。他在2009年的TED演讲中提出了“宪章城市”(charted city)的倡议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中国的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启发。亚投行如果想要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比世界银行、亚洲开发银行等已有的国际机构做得更好,必须在思路上有所创新,而罗默教授是一位极具思想独创性的学者。
第三,罗默教授并非一位书斋里的学者,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。2001年他创办了一家名为Aplia的网上教育公司,2007年这家公司成功地被Cengage Learning收购。他还几乎成功地说服了洪都拉斯政府划出一片土地搞“宪章城市”。这么能折腾的大经济学家,不到亚投行这样的新生事物施展手脚,真是屈才了。
我还能想到其他几位候选人。比如已经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利茨教授。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做过首席经济学家,对多边金融机构的运作非常熟悉,是一位坚定的“华盛顿共识”的批评者。亚投行如果想要高调,斯蒂格利茨是一位很好的旗手,如果想要低调一些,可能斯蒂格利茨就不是那么合适了。他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。
迈克-斯宾塞是另一位我能想到的候选人。他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尽管斯宾塞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微观经济学,但他对经济增长问题越来越关注,组织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。
另外,从美国财政部部长位置上退下来的鲍尔森,自己搞了个智库。人家都是“Think tank”,他说要搞“Do tank”,以他对金融机构的熟悉程度,以及在中美两国的人脉资源,对亚投行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谁来当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,不过是一件“小事”。但就算是这样一件“小事”,我们也要更加谨慎,更有长远的眼光。亚投行要建,就要建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国际机构,要不然,还不如关起门来自己搞个国开行2号,以我们雷厉风行的作风,分分钟搞定,哪里犯得着跟57个国家耐心而艰难地谈判?希望亚投行如履薄冰,战战兢兢,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